高智怡(—.10),武安市赵店村人。幼年就读原籍,后毕业于北京医学专科学校(北京协和医学院前身),从医院。医院。开封遭水灾后迁郑州,医院。“七七事变”后迁往西安,开办同仁诊所,医院。医院有病床40张,大夫多为其亲传弟子。年10月1日,医院基础上成立医院,智怡任院长,同时兼第一、医院顾问。
高智怡在校学西医内科4年,精日文、德文,通英文。治病时中西相参,多收奇效,在陕西医学界享有盛名,被誉为西安市西医泰斗、第一高手。曾任西安市医师学会副主任(主任由市卫生局长兼),年加入“九三”学社,为全国医师学会会员,陕西省第一、二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他勤于治学,诲人不倦,以“笨鸟须先飞”自励,遇疑难病症,常寝食皆忘,查阅资料,苦苦索求释疑解难之法。
高智怡医道高明,医院,收入颇可观。治病不论贫富,一视同仁,年底一到,即将当年医药欠条报废,从不索债,在群众中声望极高。因其擅长治疗诸般疑难病症,挽生命于垂危,常有富商巨贾重金酬谢。抗美援朝时,他曾捐黄金百两。高智怡虽长期在外行医,对故乡武安颇为关心,资助内弟赵紫绶(东阳苑村人)医院学习沼气技术,回乡办沼气公司。老沼气池至今犹存。又资助赵紫绶办裕民工厂,为武安纺织工业之发端。还捐巨款在邑城镇建小学校一所。回家省亲时,常用偏方验方为乡亲治病,花钱少,甚或不用花钱。他用当地野生猫儿眼熬成黑膏外敷治疗淋巴结核(俗称老鼠疮)有奇效,疗鼻衄、肾炎等验方至今留传。
高智怡酷爱收藏,鉴别也独具慧眼,每遇珍品不惜倾囊购回,家藏有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手稿及历代名画等文物多件。《汉宫百美图》,幅长两丈余,极精美。解放后,曾在北京举办个人收藏展,文化部部长郑振铎曾亲到其家鉴赏蒲松龄手稿,称海内孤本。此手稿后捐赠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。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,高智怡被打成“反动学术权威”,造反派三抄其家,在院内架火焚烧文物,智怡痛心疾首,连连央告:“这都是无价之宝,我白送给你们,千万不要烧掉!”尽管哀求之声不绝于耳,名画、手稿也在劫难逃,一起化作灰烬。抄家后,智怡屡遭批斗,本来保养有素的身体垮了下去,于年10月8日心脏病猝发而死。年8月27日,西安市卫生系统隆重召开追悼会,为这位含冤而逝的医界泰斗平反昭雪,骨灰安葬于西安市南郊烈士陵园内。
彭八百
彭八百(—.2),字溥皋,曾用名彭鸿恩,号耕兰山人,曲周县城内南街人。出身于贫苦之家,天赋极好,刻苦好学,自幼酷爱丹青、书法。迫于生计曾在煤厂当过学徒,后又先后在济南臬署胡景贵、山西文官鹿钟麒、北京拱卫军统领王汝贤等处当书记长,年曾在四川巴东县任县知事,救护过共产党地下干部、进步学生多人。在京期间与北大教授李大钊和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毛泽东有过交往,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迪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由毛泽东推荐,由周恩来总理聘任为中央文史馆馆员。
彭八百终生对绘画艺术耕耘不懈,造诣很高,尤其是对兰、石的绘画,达到炉火纯青、无以伦比的境界。他画的石,挺拔、怪奇,形似飞天,飘飘欲仙;他画的兰草,清秀、素雅,似有幽香扑鼻、如豆蔻亭亭玉立。国画大师张大千称之为“求之古人尚无其敌,况近今耶?”齐白石誉其为“当代无双”。郭沫若、邓拓也乐为其画题词。他先后为毛泽东主席、周总理、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画,他的画还曾作为艺术珍品赠送给斯大林、伏罗希洛夫等外国友人。毛泽东主席、周恩来总理多次接见他,都给予很高的评价。
彭八百作画兰、石冠绝古今,而且诗词、书法、篆刻也不同凡响,居一流水平。
年2月12日逝世,享年90岁,骨灰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