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隔淋巴结核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蒋介石最器重的三大黄埔生的最后结局 [复制链接]

1#

王牌悍将张灵甫

张灵甫的一生是很多抗日英雄的缩影——投笔从戎、黄埔起步、悲壮抗日。但是却在蒋介石发动的内战中丧生。

张灵甫

作为黄埔第4期的学员,他当时的同学有胡琏、林彪、刘志丹、袁国平、李弥、文强、唐生明等后来的风云人物。

他人生的终点,就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一个地方:孟良崮

我们初中学历史都知道,孟良崮战役对解放军当时的重要性,该战役全歼了国民党“五大主力之首”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4师,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,而师长张灵甫也在这次战役中丧生。

孟良崮战役图

直到现在,关于张灵甫的死,还有各种流传,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:

1.击毙说:张灵甫被击毙在其指挥所山洞里。

最权威的说法,莫过于年5月20日,华东野战军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。电报内容如下:

据最后查实,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、副师长蔡仁杰、五十八旅旅长卢醒,确于十六号下午二时解放战斗时,被我六纵特团副团长何风山当场所击毙。当特团何副团长走近张灵甫等藏身之石洞,据师部副官出面介绍为张灵甫等人,现尚在俘官处可证。

通过此电文可以说明,张灵甫确实是被当场击毙,但是江湖上还是有下面两个传闻。

蒋介石

2.自杀说:张灵甫在山洞内与其他高级军官集体“从容自戕”

这主要是国民党当时的说法,因为孟良崮战役后,蒋介石收到张灵甫的遗书:

今战况恶化,饮水断绝,粮弹俱尽,全师孤悬,四面受敌。我与众将战到最后,为上报党国与领袖,下达士兵与部署,决心以一弹饮绝成仁,报效校长多年之教诲。

所以国民党内部以此为证,通报张灵甫“杀身成仁”。

张灵甫和夫人

3.杀俘说:张灵甫被俘后才被某士兵违反纪律枪杀

这一说法,就是非主流的说法了,流传大致是这样的,张灵甫乔装成军官被俘后,被负责押解的一个士兵泄愤枪杀。

虽然这个说法有点站不住脚跟,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相信。

张灵甫的死亡,蒋介石十分痛心,至今仍旧供奉于台湾忠烈祠,尊称为民国第一烈士。

中国最后的战犯黄维

改造一个人需要多长时间?

前国民党第12兵团中将司令黄维给出的答案是27年。

黄埔一期生黄维,34岁就是国民党王牌部队18军军长,可谓春风得意。

年底,作为12兵团司令的黄维,在著名的淮海战役中被俘虏,成为了“战犯黄维”。

被俘的黄维,十分不服气,他觉得他的输不是自己战术问题,而是因为85军第师师长廖运周起义,导致战场急剧变化而输的。觉得两军作战,各为其主,谁胜了谁走运,谁输了谁活该。

被俘后的黄维,确信自己必死无疑,因为他十分清楚他自己的罪恶,他曾参加过多次对江西红军的“围剿”,也在淮海战役中给解放军带来了严重的损失,在他看来,共产党肯定比不会轻易饶他。

然而,事情的结果却是出乎他的意料,解放军不但没有处决他,反而是在生活中给他优待,虽然这让他很意外,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思想改造上的抵抗情绪,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日子。

直到年,黄维先后患上了肺结核、淋巴结核、腹膜结核、精囊结核等疾病,国家在经济特别困难的时候,公安部卫生部门不惜一切代价派专人到香港、澳门为他买药,直到年战胜病魔,共产党的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,觉得自己为什么要和共产党过不去。

因此,渐渐地开始接受思想和行动上的改造。

直到年3月19日,这个令他难忘的日子,中央召开了浓重的宣布对全体战犯特赦大会特赦。

之后,政府马上安排了他与妻儿的团聚,并让他当上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,每月工资元。

“狡如狐,猛如虎”的不败战将胡琏

国民党上将胡琏参加过北伐,也参加过军阀混战,曾经在石牌要塞上与日寇淤血混战,也曾经在淮海战役上与粟裕“斗法”,有人评价他有张灵甫的“悍”,但无张灵甫的“骄”;其“忠”不比黄百韬少,其“谋”却比黄百韬多。

他麾下的十八军,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部队,被称为“吃人部队”。

胡琏与胡宗南并称为“二胡”,前者号称“西北王”,后者号称“金门王”,但是在蒋军中却流行着一句话:“十个西北王,抵不上一个金门王”。

国民党军史对胡琏的评价是12个字:“爱才如命,挥金如土,杀人如麻”。

据国民党军史称,毛泽东曾经评价胡琏“狡如狐,猛如虎”。

胡琏一生顽固反共,参加过第三、四、五次“围剿”。

内战开始后,胡琏多次与解放军交手,与我们中共大将粟裕更是宿敌,在中原、华东两大战场,他也是刘伯承的二野、陈毅的三野等部队的劲敌。

许世友曾打电话粟裕发牢骚:“胡琏这个狡猾的狐狸,下次我一定叫他碎尸万段”。

在双堆集作战之后,杨勇将军曾经说:“我宁愿俘虏一个胡琏,不愿俘虏十个黄维”。

就算在后来的精心组织的几次“猎狐”行动中,胡琏及其整11师都侥幸避免了被全歼的命运,可见胡琏带军打仗的厉害之处。

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后,胡琏担任“金门防卫司令”,“金门王”名号也由此而来,也确实对当时的解放军带来了很大的阻碍,但是慢慢随着蒋介石“反攻大陆”的计划无望,胡琏也慢慢不受重视,后面成为“战略顾问”。

“战略顾问”是个闲职,晚年的胡琏主要从事历史与军事的研究,出了不少著作和回忆录。

年,胡琏因病去世,终年70岁,葬在了澎湖列岛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